正处于爆发前夜的公园型商业!

发布时间:2024-03-20 18:32:29    浏览:

[返回]

  正处于爆发前夜的公园型商业!城市公园与现代商业,是两类重要的现代城市公共要素。通常情况下,公园更多地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商业项目注重利润价值的增长。两者结合在一起,既能让商业“清新脱俗”,也能让公园产生更多经济效应,更加适应当下的市场环境。

  1、后疫情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健康和休闲,长期在城市中被混凝土建筑和雾霾包裹,让人们也更向往户外原生态,露营、陆冲、飞盘、徒步、骑行、烧烤野餐等话题在小红书中占据着搜索榜和热度榜,一些小众活动逐渐变为大众趋势,特别是作为消费主力的年轻人,在生活态度和消费方式上发生着改变,他们还更容易接受常变常新的潮流。单纯的“为消费而消费”的态度已然转变,他们更愿意为体验、为服务、为环境、为社交,甚至为情绪价值买单。向往回归商业“逛街”本心。而要满足这些则需要更多的公共空间支持,“公园+商业”的开放式的形态有着其他类型商业无法媲美的先天优势。

  2、随着各地土地财政模式的结束,大量的市政公园的保养极其消耗现金流。在当下各地政府财政捉襟见肘的背景下,市政公园也需要更多创收,实现自身的收益平衡,以减轻财政负担。

  以上海为例。2022年,上海的人均公园绿地已达到9平方米,有各类公园670座,是2011年(153座)的4.4倍,这些迅速扩大的绿地面积也意味着背后的公园养护成本需要数倍提高。而全国有2.4万亿的园林绿化领域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以来,每年都会新增1500亿市政绿化投资,这就积累了规模庞大的城市公共资产。

  接下来问题就来了。按照3~15元/平米/年的园林养护费用来看,根据住建部的调研,一个普通的区县级的地区,每年的养护绿化负担费用就可以达到数千万,甚至上亿级别。

  这些巨量生态资产的养护和运营,需要耗费大量的现金流。以往,在各地财政状况良好的年景不是问题,可在各地财政普遍吃紧的今天,这个问题显得尤其紧迫和严峻。

  所以,从公园资产的运营角度来看,商业化是唯一的解决方案。由此可见,公园商业的出现是顺势而为。

  如何打造满足时下消费特征需求的新型公园型商业呢?这是个跨界于文旅和商业领域的新问题。接下来本文将介绍几个国内外知名的公园商业形态的项目,带你走进特色主题的公园式商业。

  台中PARK2草悟广场占地面积6600㎡,2022年1月开业。项目以城市绿洲为设计理念,以公园、店铺、艺文生活为三大主轴,充分融合了绿植景观、开放式空间、特色选店等元素,打造了一个全台首创的休闲消费场所。

  规划设计上,充分利用周边环境,积极融入城市公共空间。项目所在的“草悟道”是台中知名观光景点与重要绿轴,将自然科学博物馆、市民广场、美术馆等景点串联起来的一条3公里长的“绿色走廊”,承载了台中市民的美好回忆。

  项目邀请专业团队进行全新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以mix and max的混合概念,突出实验性及想象力,将空间内的指示图标等通过拼贴、重组的手法形成一种有如涂鸦艺术的字母形态,让图标成为空间内的一种“气氛装置”。

  建筑则以造型亮眼的半穿透性铝网,作出不规则蜿蜒的廊道,分隔内外空间,并创造出许多能停留的空间,方便充分融合绿植和自然采光。

  出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考量,绿植选择了少见的旱生植物。项目主入口两侧安置了两棵大型非洲宝瓶树、2棵橄榄树,并在场内分布了约30棵酒瓶兰,搭配大小不同的岩块,设计出人们可随意就坐的休闲设施。这些城市中罕见的植物造景效果,也带来非常独特的游逛感受。

  在业态的打造上跳脱了传统思路,以“非典型”、“超传统”的公园商业为目标,着重突出休闲与生活的业态、餐酒吧、特色风味餐厅、本地人气品牌、独家代理品牌等,以其独特性和新颖性,满足年轻人对于新消费的需求。有限的空间虽只容纳了16家品牌,却每一家都特色鲜明,如全台第一间以石臼现磨鲜麦,提供手工意大利面的意式餐厅MOLINO;亚洲第一间汲饮式鸡尾酒吧Draft Land;首间结合户外风格与咖啡的选品店ROCKLAND P.L.U.S等。

  在广场的中心区域,还设置了多个运动空间“打包运动场 SPORT 2GO!”(篮球场、乒乓球室、攀爬设施装置等),将运动项目模块化的放置在项目的公共空间,提升消费者非预期性的运动体验,运动不再是个人的单一行为,是相聚集会时产生的社交活动。同时利用卡路里消耗提示、动态感应灯等装置,激发人们的运动热情。

  运营上,勤美集团与勤美璞线年开启了「里山一二」公共艺术计划,创新利用回收钢料,以可持续理念回应社会对美好的追求。除此以外,项目还时常举办丰富的市集活动。如主题市集「草草了市」联动周边街区30+个性店家,围绕「大人系」主题带来了独立书店、质感选品、咖啡酒饮、轻食甜点等一系列体验内容,成为台中的新文化聚落。

  项目打破了对传统商业的固有看法,利用趣味性、文化性、开放性、生态性等众多属性叠加“公园+”的形式,特色化的商业设计手法活化社交空间,在公园中创造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让消费者体现户外生活和城市慢活的风格态度,令人耳目一新。

  源野REGULAR所在的大源中央公园位于成都城南中轴线一侧,是该片区最大的开放性市政公园,总面积约351亩,而源野而REGULAR正好在该公园地下区域的西北角,与公园以北的天府二街及以西的剑南大道无缝衔接,REGULAR本身体量比较小,只有6500平方米,商业体通过半地下、半开放式的形态嵌入在东、西、北3个花园之中,规划形成1个公共艺术空间,3个下沉式户外花园,还有20余个品牌为REGULAR特别定制的店铺,营造一个自然文化秀场,演绎生态人文、贩卖公园理想、畅想别样的生活方式。打破市政公园“老龄化”和“运动场”的固有印象,在公园里,建造了一个备受年轻人追捧的高品质全新生活方式空间。

  不同于传统注重装饰的商业风格,REGULAR里的空间大量运用清水混凝土,与露天空间保持着原始风貌的水泥承重梁柱呼应。粗旷与精致,质朴与高级,是非常当代风格的表达,也是颇受潮流人士追捧的风格。建筑底层为人行空间做出的“骑楼式”的退让,这里形成了“半户外”的建筑形态,创造更多户外消费场景空间。

  源野REGULAR商业面积仅约6500㎡,只能容纳20余家品牌,引入的是具有生活气息又体现文化格调的首店品牌和本土品牌,注重将商业功能、城市功能与自然生态三者之间的融合,在这里聚合了更多“非标”的主理人品牌,让有限的空间呈现更丰富的多样性,其中零售、生活方式业态各占50%。如烘焙+咖啡+鲜花+周边的明星面包店“面包会有的”、高品质餐饮店SAUCERFUL、茶饮品牌tazaTé、上海超人气买手集合店in the Park、艺术概念餐厅RAINY&WINY、美式复古咖啡品牌Next Station by UID CAFÉ CO、以及口碑西餐品牌FIELDS等,通过定制化的店铺设计将这些原本富有调性及质感的品牌融入到项目的内部场景中。

  REGULAR为了让有限的空间呈现更丰富的多样性。在选择主理人品牌时,REGULAR的招商负责人会去了解品牌自己的发展规划,以及双方对项目理解的契合度,品牌是否愿意为REGULAR做出一些新尝试、注入新元素。除此之外,运营人员会重点考虑“邻里”的关系,看彼此是否价值观合拍、调性一致;选定店铺后,还会对店铺设计做整体把控来确保品质,店铺元素尽量避免短暂的网红化,而是去追求审美的时间性,保证“看似普普通通,但能持续地融入生活,成为日常”的REGULAR理念。就是这样Regular把20个精选店铺品牌装进了公园里,多数品牌前期投入达400万+。

  在项目的中央位置设置的艺术空间艺术广场gregarious 以美术馆作为设计模板,内部的空间规划和动线是极简主义的几何风,用高低起伏的楼梯制造错落感。串联3座花园、20个店铺、以及5个单独预留的快闪房间,艺术空间兼具着活动场地和展陈空间的功能,配上官方搭载的Coffee Bar,形成一个私域社群线下社交的绝佳场所。

  在REGULAR,公园式商业以地上地下分割出两种世界,地上是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地下走的是工业风、混凝土的粗粝感,时尚的都市人文景观;地上是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地下是品咖啡,玩音乐、艺术的年轻人。但景观的设计又让两个世界在进行沟通和对话,并不违和。这样的商业极具包容性,适合融入多种丰富的业态。

  Regular 更像一个天然文化秀场,演绎着生态人文、贩卖着公园理想、畅想着别样的生活方式,期待这些能够成为塑造新城市文化艺术生活的先驱载体。同时,在存量时代下,其突破地下空间的新商业模式非常值得被借鉴。

  项目位置是在上海近郊青浦区徐泾镇,由香港瑞安集团历时8年开发的城市更新项目,由“蟠龙古镇”更新而来的“蟠龙天地”文商旅小镇于2023年4月29日开业以来成了上海人的“网红打卡地”,典型的城市微度假项目。

  “蟠龙天地”是一个公园型的小镇,一天吸引十几万客人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是过来“逛公园”的。一般人认为“小镇”就是商业,而蟠龙天地小镇虽然有商业大江体育官网app,但商业绝对不是主角,在小镇住宅区域除外的整个23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中,小镇商业的占地面积仅仅只有6万平方米,由于容积率只有0.8,整个小镇商业体量仅5万平方米,其中项目上的17万平方米的面积实际上是规划建设了一个“大公园”,而且这个17万平方米的大公园里面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古镇为原型翻新的历史文化遗址旅游景点,如蟠龙庵、程祠故里等;另一部分是新建设的游乐景点,如商业小镇南侧的儿童乐园、祈福广场、马术场、宠物乐园;西侧的曲水湿地、烟雨廊桥、四季花台;东侧的大面积绿地与天然水系;北侧的运动场地、大面积的绿地。

  蟠龙天地的商业尽管只有5万平方米面积体量,它几乎涵盖了当下所有热门的内容形式,也得益于有足够大的公共空间,它定位“Urban retreat”城市微度假商业,城市近郊交通便利,自身有着古镇改造的文化基因和天然的生态资源:原生态5万平方米江南水系+近15万平方米的公园绿地,商业部分顺理成章的开放街区+独栋店铺的规划设计,把景观商业、度假商业、街区商业、公园商业、滨水商业一网打尽,不仅如此,小镇还保留了一些老建筑作为景点开放参观,又容纳了艺术展、农夫市集、亲子游乐、宠物友好等等内容。

  久屋大通公园作为名古屋市的中心公园,全长约1.8km,占地约54000㎡。在1978年进行了地铁以及地下商业的立体开发。经过40年的发展,由于树木遮蔽、设施老旧、无障碍设施不足等经营管理不善问题,城市中轴线形成了一个天然隔断,公园使用性、社交型、体验性均较差,阻碍了社区的交流与活力发展。

  2018年,由三井不动产通过Park-PFI制度进行改造更新,并于2020年9月重新开业运营。项目的改造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公园优势,融入低密度、高品质、强互动的商业设施,增强了公园的南北联系与游逛功能。‍‍‍‍‍‍

  Zone 4 是整体新潮流文化调性的集中体现区,引入多家知名国际品牌包括Polo Ralfloren的定制咖啡店、韩国排名第一的Cafe de paris咖啡店、东京人气甜点店ESPRESSO D WORKS等。

  项目在公园内规划了35个独栋商业空间,主要以社交、休闲、文化等属性的业态功能为核心,增强商业空间的互动参与性,在品牌导入上注重商业品质的提升,35个品牌中有22个是首次进入名古屋,通过首店经济带动让项目实现一定的网红属性,吸引更多城市年轻客群前往拍照打卡。

  项目以公园为主轴,在整体环境设计上巧妙运用了公园地形,将商业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分区布置,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体验漫步游逛休闲的氛围,新的公共空间带来崭新的价值体验。

  从上面分析的各类案例可以发现,公园型商业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非标商业门类。那么这类项目从操盘落地上看,应该有怎样的要点呢?

  这里面的核心要点就是周边公园绿地的合理利用。景观本身是项目的基底,但现在每个城市都有数十个或者数百个公园,如果只有公园的自然景观,则一般不具备太大的吸引力。这时候就需要结合文旅内容,将公园景观变成内容型的空间。

  在这样的定位背景下,各类内容型的业态,比如音乐会、儿童乐园、运动场、主题市集、产品发布会、文化策展及各类主题活动,都是公园里最重要的功能空间。而且这类空间可以不断丰富,未来具备各种变化性。

  这时候在公园与商业的空间关系设计上,预留各类“场地”就非常关键。有了场所的留白,就相当于预留了一个可供运营的大舞台,未来这里可以变成常年不断调整的运营空间。而商业就是在这样的运营活动下,成为最重要的支撑和配套。

  我们从REGULAR源野和草悟广场的案例可以看出,公园商业的设计应该是自由奔放的,应该有着浪漫主义的精神,而不能仅仅是传统的街区或者盒子。

  这种松弛感的营造,应该与自然主义主题相一致,在建筑、景观、标识、平面等各类视觉呈现中,充分采用创新力的设计。

  常规来看,围绕公园的商业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公园里的商业,即在公园里经营特色餐饮、特色工艺、书吧等小零售业态,满足公园休憩用户基本需求。

  但如果仅仅是这些业态品牌的招商,只能是配套,不能形成自身的主题和特色。这里的店铺,应该是具备公园运营能力的店铺,他们自身会结合公园极好的环境,进行自身主题的策展活动或者游乐活动。每个店铺的强运营能力,链接在一起,就能形成项目集体的IP。

  总体来看,公园型商业随着人们对生态、环保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越来越受到青睐。而且现在国内各类市政公园的运营压力,也让公园与商业经营的关系越发紧密。

  大量市政公园的改造更新,未来在中国将会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但公园商业的运营难度和广度,已经大大超越了传统商业的模式,这类项目对各类产业资源整合的要求更高。这需要一个具备较强跨界运营能力的团队进行综合统筹。

  第一,建设用地的合规性问题。由于大多数公园的用地都属于公园绿化用地,这中间寻找合适的建设空间就相对较难。多数公园中都有自身的生态红线边界,改造和运营必须与生态环境管控相一致。

  第二,运营的安全性问题。多数河滨类公园都会有自身的排洪、防涝等功能,这类河滨公园的亲水商业的营造,一定需要注意这类问题。除此之外,许多森林公园还有严格的防火要求,这类管控都会对公园内的活动和商业经营形成硬性约束,更新改造的过程,更加要注意避免发生各类安全悲剧。

  总结一下,公园型商业是一个结合景观、策展、活动、商业、乐园、运营等多个领域跨界元素的新物种,它的健康运营需要更高级的审美、更有创造力的策划、更强的文旅商业资源链接和更丰富的策展活动,这样才能形成对普通实体商业的竞争优势。

  由于在具体落地过程中,每一个项目的情况千变万化,因此系统建立对这类项目的认知模型、资源模型、运营模型和财务模型,形成可持续的操盘方,才是长久解决之道。

  文章资料以图片来源:盈石资产/派沃商业设计研究院/房地产观察家/项目官网/网络,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