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体育app下载安装三尺讲台育桃李 一片丹心写春秋

发布时间:2024-03-22 12:21:46    浏览:

[返回]

  大江体育app下载安装三尺讲台育桃李 一片丹心写春秋总有一句话,温暖柔软的心灵;总有一束光,照亮前进的道路;总有一段情,让人毕生难忘……师者如光,微以致远,老师的教育和引导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建功新时代,奉献有我,一大批优秀教师坚持教学一线,在三尺讲台育桃李,坚守初心担使命,以赤诚之心、仁爱之心、奉献之心扎根基层教育事业,护航学生成长,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烛照他人的精神。

  “教育应该是双向奔赴的。”张小玲说这句话的时候,眼中充满了深情。张小玲是固原市第二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从教34年,用一片赤诚之心,将一批又一批学生送出了大山,实现了他们的梦想。

  1989年,张小玲从固原师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原州区一所乡村中学任教。时隔多年,她依旧清晰记得,有位家长给孩子交学费时,粗糙的双手将一个小布包递到了她手里。打开这个里三层外三层的小布包,里面几张皱巴巴的毛票,张小玲心里一阵心酸:“这些孩子有机会上学太不容易了,我没有别的本事帮他们,只能立足本职,在教学中倾己所学,尽绵薄之力帮这些孩子走出大山,上大学、见世面,改变他们的命运。”也正是最初的遇见让她更加坚定教育初心,几十年如一日地用心浇灌,一朵又一朵绚丽之花不断绽放。

  潜心育人,静心教书。张小玲曾先后获得“全国师德标兵”“塞上名师”“自治区优秀教师”“高中英语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她觉得能够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看到学生们学有所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一片坦途,就是她最大的幸福。

  课堂上,张小玲反复叮嘱学生的情景,像极了“唠叨”的母亲。学生曹统煊说:“张老师对每个学生都很有耐心,尤其是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更是事无巨细。”张小玲每周都会“面对面”批改学生作业,她说:“通过‘面对面’的方式便于及时与学生沟通,开展更有针对性的辅导,也是为了能和每一个孩子单独见一面,这个过程中,就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孩子的情况,一举两得。”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张小玲最注重的是让学生的心灵有所收获。张小玲记得有一位学生因家庭突遭变故,找她倾诉。张小玲心疼孩子,通过暖心的谈话,了解学生的难处,并积极和学校对接,为他争取了免费一日三餐的照顾政策。“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是一件积德行善的事。通过我们的帮助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增强正能量,积极面对困难很重要。我始终相信一句话,被光照亮过的人,一定会照亮别人。”张小玲说。

  张小玲始终把学生放在心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毕生的追求。”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张小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教育强国建设为己任,要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实习生潘辉记者梁园文/图)

  初秋清晨,晨曦映照着幼儿园,倍感温馨。9月5日,原州区第七幼儿园教师杨倩早早守在幼儿园门口等待孩子入园。

  2016年,杨倩从宁夏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带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踏上了幼师教育的道路。初入职场,安抚孩子情绪是杨倩最大的困扰。幼儿离开熟悉的家庭生活环境来到幼儿园,内心难免害怕紧张。面对孩子的哭闹,初入职场的杨倩有些手足无措,“只要一个小朋友哭,就会带动一大群孩子哭,实在安慰不过来。”后来,杨倩用“最笨”的办法:耐心、爱心,用亲切的语调、温暖的拥抱、友善的笑容慢慢引导幼儿,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经过几年磨炼,现在面对孩子的杨倩得心应手,“爱心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从那时候起,这句话就成了杨倩的教学理念。“作为幼师,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杨倩说,“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如果短期内不能掌握每个孩子的情况,又不能与家长及时沟通,难免会被家长指责,但我坚信日久见人心。”

  对于最常遇到的吃饭问题,杨倩分享了她多年的经验。挑食的孩子要循序渐进,让他慢慢接受并改变吃饭习惯;不爱吃饭的孩子要耐心引导,选择合适的方式给予鼓励……每一条经验背后都是杨倩对孩子的认真负责。“最让我欣慰的是,杨老师改正了我家宝宝不好好吃饭的毛病。”孩子的家长说。

  幼儿保健也是幼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杨倩在这一方面格外重视,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幼儿年龄小,抵抗力弱,自理能力差,老师也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杨倩说。教室、活动室每天都要消毒杀菌;玩具设备要定期更换;幼儿上厕所时要给予帮助;活动时要看护好,防止磕磕碰碰;活动后要及时擦汗;被子、枕头要常晒……日复一日的细微小事让杨倩和孩子们之间建立起了深厚感情。

  每个孩子的潜能都是待开发的宝库。利用空余时间,杨倩不断学习、提升幼儿教育技能,创新工作方式,通过各种活动激发童趣、开发童智。“做得很棒!比上次跳得更好了!我们一起给他竖大拇指。”活动课上,杨倩带领孩子们跳操,用鼓励的话语为孩子们加油。“每日讲故事”课上,杨倩会讲精心准备好的幼儿故事,并锻炼孩子相互讲故事的能力:“通过聆听孩子们的语言表达,真真切切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

  “每个孩子都是珍贵的礼物,每一天都能带给我惊喜。”杨倩回忆在一堂活动课上,因为教具比较多,老师们忙前忙后,小朋友们主动帮老师搬一些轻巧的教具。“我将爱传递给他们,他们耳濡目染学会爱别人、帮助别人。”杨倩言语间充满对孩子的喜爱。

  当幼师的七年里,杨倩自己也有了家庭,身份的转变让她更加认真勤奋,“幼儿园的孩子就和我自己的孩子一样,不管什么时候初心都不会变。”杨倩始终用爱心浇灌幼苗、哺育童心,在教育幼儿的道路上不断求真求善,与她的孩子们一起成长向前。(实习生王文莱记者梁园文/图)

  “老师,我可以叫你妈妈吗?”几年前,刚步入一年级的邓乐颖这样问朱晓莉,引得班里同学大笑。“那是新环境给学生带来的紧张不安。”有着幼教经历的朱晓莉很快意识到这一点,耐心地教导学生并安抚邓乐颖的情绪,她明媚的笑容、柔和的语气让学生们放松下来,很快融入了新环境。

  2013年,朱晓莉从宁夏大学教育学院毕业后考上了特岗教师,在原州区张易镇红庄幼儿园任教。“天真可爱的孩子就像天使,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一生。”从那时起,朱晓莉就暗下决心,要认真呵护每一个孩子。因为这个想法,朱晓莉结合教育实际撰写了论文《思维里的天使》,并在全国首届学前教育管理与教学设计活动中获得了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二等奖。

  2017年,朱晓莉考入原州区第十八小学,成为一名数学老师。对于朱晓莉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为了顺利实现幼教老师向小学老师的转变,朱晓莉认真备课,每天中午提前半个小时到办公室仔细检查课件,尽量做到不浪费课程的每一分钟。为了让数学课更有质量,她琢磨孩子的思维方式,精心构思设置“问题串”,问题环环相扣,激发学生连续作答的兴趣。“我们很喜欢上朱老师的课,她讲课生动有趣,还跟我们玩游戏,我们玩着玩着就会了。”学生马灏璇笑着说。

  在朱晓莉看来,课堂上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及时回应他们的情感需求,从而与学生建立信任和平等的关系。“尤其是提问环节,当学生回答完问题一定要及时鼓励,给予学生尊重与认同很重要。”朱晓莉说。

  多年前,朱晓莉的班里转来了一名男生。他的数学底子薄,同龄人会的基础算法他半天也算不出来,同学们还时常嘲笑他是“小笨蛋”,朱晓莉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个学生都是等待开发的宝藏,及时的鼓励会让他们重拾自信,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时怀孕七个月的她,利用课间和中午提前半小时到校的时间,从最基础的算法开始,对这名同学进行一对一的提速训练,每天40分钟的“小灶”坚持了3年,直到这名学生小学毕业。这名同学的数学成绩也从刚开始的30分提升到85分。成绩的提高让人欣喜,更让朱晓莉高兴的是,同学们对男生态度的转变。“后来,班里同学都夸奖这位男生,这个孩子也变得十分自信。”朱晓莉说。

  从教10年,朱晓莉坚持书写教育随笔。厚厚的笔记本中记录了教学日常、学生表现和教育随感。在翻看教育随笔的过程中,朱晓莉也在重新审视自己,不断改进教学工作。“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真情育人,当好学生引路人,这应该就是教育初心。”朱晓莉笑着说。(实习生兰婷婷记者芦淑颖文/图)

  和3至6岁的孩子“打交道”30多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彭阳县幼儿园园长马秀萍说,就是感受幼小生命成长的意义。

  这些年,无论多忙碌,马秀萍都深爱着幼师这份职业。2009年,彭阳县公开竞聘校长园长时,在乡镇幼儿园工作的马秀萍以第一名的成绩担任了彭阳县幼儿园园长。面对角色转换和工作的挑战,马秀萍拜访老园长、咨询园务班子成员、上网查资料、看现场,在秋季开学时全盘掌握了幼儿园基本情况,有序安排了开学各项工作。工作多年来,每天她总是第一个到园最后一个离园,坚持记录幼儿园工作的每个环节。

  新学期开始,小班小朋友不愿意进园,哭闹不止是常态。“小孩脱离家长,身处陌生环境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没有家长陪伴,难以适应幼儿园的环境。今年,我们尝试通过家长陪伴孩子的方式,让孩子循序渐进适应幼儿园的作息时间。”马秀萍说。目前,这种方式效果不错,家长也很满意。

  在马秀萍的努力下,彭阳县幼儿园成为彭阳幼教事业人才成长的摇篮,十多年来为区、市及其他幼儿园输送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20余人,先后从县幼选调、考上其他幼儿园的教师有百余人,个个能够独当一面,已成为各园所的中坚力量。2020年,马秀萍获得自治区第三批“塞上名师”称号,以她名字命名的名师、名园长工作室,邀请了专家和骨干教师义务培训全县幼儿园的保教人员。“马园长让我们看见幼师工作价值所在,她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彭阳县第三幼儿园园长李彩萍说。

  2021年,彭阳县县聘幼儿园教师面试、幼儿园开园招生等工作让马秀萍忙前忙后了几个月。工作中,她发现鼻子流“清水”的症状越来越严重,躺着也会往出流,而且伴随着视力模糊。勉强坚持到幼儿园开园后,马秀萍才到医院检查,确诊是脑脊液鼻漏,主治大夫说如果再晚来几天,造成脑脊液回流感染,抢救都来不及了。正是她的以身作则,感染着全体教职员工,逐渐形成了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团队作风。当年12月,马秀萍兼职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分管彭阳县学前教学研究工作。马秀萍经常带着县幼、三幼示范园的管理团队,以12个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阵地,从安全、后勤、保教、档案建设、环境创建等各方面实地蹲点督导,开展集团园连片教研活动。作为一名幼儿园的管理者,马秀萍从为师之道、教学实践、办学管理等方面,全面履行了新时代幼教工作者的职责。(记者梁园文/图)

  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在学生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一位好老师的教育和引导至关重要,他们就像黑暗里亮起的灯塔,指引学生迎光前行。固原二中英语教师张红梅,从教22年,始终怀着对教育的赤子之心和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是学生的引路人,更是他们心中的“张妈妈”。

  张红梅的教学风格鲜明、教法独特新颖,一个个英文字母在她的讲述下像是翩然跳跃的音符,令学生们沉浸其中。“大到英语语法的运用,小到英语作文中的标点符号,张老师都有严格的要求。”学生马雪说。张老师的课堂张弛有度,充满活力和,她的讲解铿锵有力,直击考点和重点。

  教学过程中,张红梅将英语教学与育人育德相结合,深入挖掘和解读教材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真正做到教学育人。作为学校第一批“品牌创立型好老师”称号的获得者、首批自治区“互联网+教育”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和固原市六盘名师培养对象,张红梅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和先进工作者,荣获自治区教育厅优秀党员称号,先后七次获“年度考核优秀”。

  在学生们心中,张红梅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张妈妈”。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张红梅因材施教,十分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变化。住校生王晶家在西吉,张红梅一直都很关注她,经常抽空去宿舍看一看,和她聊天,询问她的学习生活状态。“有一次我感冒了,请假在宿舍休息,张老师晚自习结束后拿着几盒药,拎着一些水果来看我,我觉得心里很温暖,有张老师真好。”王晶笑着说。

  对张红梅而言,讲台下那一双双闪耀着光芒的眼睛,就是她的星辰大海,真实而灵动。她的努力唤起了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在她所带的毕业生中,超过700余名学生考入“双一流”等重点院校,辅导的学生多次获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一、二等奖。

  作为学校教科研的中坚力量,张红梅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技能大赛,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多次承担学校青年教师带教工作。在固原市优质课大赛、教学设计和论文评比中,她先后六次获一等奖,在固原市首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视频课例评选中获一等奖,多篇论文在《中学生英语》等国家级期刊上发表。

  红梅枝横水墨画,粉笔雪吟有情诗。正如她的名字一般,张红梅怀揣对教育的热爱,用热爱浇灌知识的树苗,用真心为学生铺就光明的未来。“二十年风雨兼程,历经为人师之艰辛;二十年桃李芬芳,且行且沉醉。我挚爱三尺讲台,更深知责任之重大。”回顾教学这些年,张红梅感慨道,“我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光荣使命,砥砺前行,争当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实习生任悦儿记者芦淑颖文/图)

  “我的父母常教导我,不管离开多久都不要忘记家乡。”每当问起为什么要回到家乡当一名“教书匠”时,杨晓燕总是这样说。

  2015年,杨晓燕从昆明理工大学生态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学任教的机会,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进入固原市职业技术学院,怀着满腔热情投身农业教学工作。任教八年来,她扎根职业教学一线,紧紧把握产业需求方向,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把生产关键环节和工作任务融入学生日常教学过程中。针对年轻人对学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她在专业内开展农学科普,调整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情怀。在杨晓燕的悉心教导下,已有500多名学生走出校园,有的升入大专、本科继续学习农学,有的在现代农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等不同岗位上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成了农业高素质技能领域人才队伍中的一员。

  身为从六盘山区走出去的孩子,杨晓燕深知有一技傍身的重要性。为了让孩子们能在社会上立足,拿到打开市场的“金钥匙”,杨晓燕竭尽所能挖掘学生特长,带领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见证学生们的成长。园林技术专业2020级学生马伟在2022年、2023年全区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分别荣获了“种子质量检测”“植物组织培养”一等奖。发表获奖感言时,马伟说:“每次指导老师杨晓燕都陪我训练到深夜,我也主动增大了训练任务和训练强度,操作技能日渐娴熟。”虽然入学时马伟成绩不理想,但毕业时他已经是班级前十名的学生了。“我们农学专业的学生是‘粗进精出’,学生可能进学校成绩不好,但他们出去的时候一定是满身技能。”杨晓燕骄傲地说。

  作为一名农林领域的青年教师,将个人所学倾囊相授给学生的同时,杨晓燕从未停止精益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学校里国家级技能大师殷建宝与自治区技术能手郑艾琴老师的敬业精神深深感染着她。“他们快要退休了,我们这帮年轻教师要赶紧自立起来,立足点就是学习前辈们务实、踏实和严谨的教学精神。”杨晓燕说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教务实训到教育科研,无论在哪个岗位,杨晓燕都能扎实进取、成绩斐然。近年来,杨晓燕带领团队主持参加了多项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中英文论文9篇,所编的教材《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已用于园林技术专业150人教学。目前,她担任自治区优质专业群建设现代农业技术组教研组长,同时也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六盘名师工作室”成员。“这是一份让人很有成就感的职业。”杨晓燕说。在培养高素质农业技术人才的这条路上,杨晓燕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职业教师应该担当的职责与使命,教与学的过程中,她与学生互相成就着彼此。(实习生张鑫记者梁园文/图)

  闫聪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2007年6月从宁夏大学政法学院法学专业毕业后,了解到宁夏南部山区尤其是泾源县教师紧缺的现状,毅然报考了泾源县特岗教师,到泾源县黄花乡红土中学任教。一年后,闫聪进入泾源高级中学任教,无论在哪里,她都扎根教学一线,用爱和责任践行教育使命。

  “孩子们对数学的喜爱源于老师的教学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知识,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发现数学的奥秘,就会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闫聪说。

  闫聪的数学课堂气氛紧张活泼,充满了求知的热情。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享受探索知识的乐趣。她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一直在全县名列前茅。

  闫聪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摞学生的笔记本,每一个本子里都有她的评语。通过点评作业、查看周记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成为她当好班主任的又一件“法宝”。2011年,闫聪迎来了新一批学生,有一名叫拜晴雯的学生,家里条件不好,心理比较敏感。闫聪上课特别留心观察她的状态,课间也会关注她。时间久了,拜晴雯感受到了闫聪的关心,逐渐向老师敞开了心扉,闫聪鼓励拜晴雯要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树立信心,用知识改变命运。

  每位老师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涯,大概都会想起几名“调皮捣蛋”的同学,他们都是老师的“重点关注”对象大江体育app下载安装。“故意捣蛋,其实是想获得更多的关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闫聪说,“对于这些学生来说,老师的教育方式、态度或许会改变他们的一生。”

  2021年入学的马砺诚就是这样一名学生。课堂上,面对调皮捣蛋的马砺诚,闫聪从没有表现出不耐烦,她总是能从马砺诚离谱的答案中找到“正能量”,借机鼓励他。在闫聪的引导下,马砺诚改掉了坐不住的毛病,把心思用在了学习上,成绩也进入班级前列。今年马砺诚顺利考入宁夏育才学校读高中。“学习上闫老师对我们很严厉,但是学习之余她又是我们的好朋友。”这是学生们对闫聪的一致评价。

  扎根宁南山区,奉献青春力量。在不断努力之下,闫聪成长着、进步着、收获着……她原创的中考试题获得自治区级一等奖,撰写的论文在固原市的“五个百”评选活动中获一、二等奖;课件获一等奖,优质课获二等奖,教学案例获二等奖等。(记者梁园文/图)

搜索